電機控制器:新能源汽車盛宴下的中游狂歡?
2017-11-13
電機控制器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雙積分制度”為補貼長效機制的建立和2020年200萬生產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預計2017至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達到70.3、102.0、143.8、199.7萬輛,對應的電機控制器的市場規(guī)模分別為85.81、108.19、134.92、166.15 億元,合計495億元的市場空間。
自配OR第三方供應?
目前我國以車企自配電控為主,自配動力系統(tǒng)總成通常需要很大的投入,主要是為了滿足產業(yè)鏈體系的需求,降低生產成本。而第三方供應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更好的電機匹配能力,北汽、宇通等實力雄厚的廠商至今仍采取自配+外購的雙模式,從市場專業(yè)化分工和資源合理配置的角度來看,第三方電控供應商仍會持續(xù)存在。
乘用車OR客車?
乘用車電機控制器對電機的驅動控制精度、操控性能、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從產品技術上來講,乘用車電機控制器比客車要高。另外,客車電控產品認證周期較短,單品價值量高,所以電控廠商大多從客車領域開始切入市場。
而隨著乘用車市場快速增長以及大型廠商在乘用車電控領域不斷投入研發(fā),未來有望逐步滲透進乘用車市場。
國內外差距
目前我國規(guī)?;a的電機控制器的比功率為5-8kW/L,僅為國際先進水平的50%(國際水平12-16 kW/L)。從零部件來看,我國已基本掌握了膜電容、電流傳感器等關鍵部件的生產技術,并實現國產化,主要差距在IGBT。國內IGBT需求約為全球的一半,但國產化率僅為10%,且我國生產技術僅達到第五代,離新的第七代IGBT 生產工藝落后了十幾年。
IGBT 約占電控平均成本的40%,預計2017-2020年IGBT在電控領域的市場規(guī)模分別達到20.59、25.97、32.38、39.88 億元,合計約119 億的市場空間。
發(fā)展趨勢
電機控制器的發(fā)展趨勢是集成化和SiC化。集成化一方面減少了封裝合體、線束、電路數量,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使得產品更加標準化,安裝方便利于整車布局。SiC 的高價格是主要阻礙因素,但能夠提升電機效率、減少無源器件用量、優(yōu)化散熱成本、減輕芯片重量,隨著材料價格的下降和生產工藝的提高,這些優(yōu)勢會逐漸凸顯。
下一篇: 自動駕駛全面普及時 你的世界會有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